2013年9月22日星期日
外籍看護-香港大學生爲何不愁就業?不“拼爹”政府當“幫傭”
近日,“最難就業年”這一名詞在各外籍廠工類媒體報道和坊間議論中,悄然升溫,一邊是創下曆史新高的畢業生規模,一邊外籍看護是計劃招聘崗位數的下降;一邊是畢業生求職期望值差距加大,一邊是經濟增長率降低。嚴峻的就業形勢像霧霾一樣,成爲人們無奈卻無法回避的話題。從政府到社會,從高校到學生,無不在尋覓大學生就業難題破解“良方”。
香港,人口密集,工作節奏快、勞動力不斷湧入、競爭性強、生活壓力大,大學生就業情況可謂是困難重重,在這種情況之下,將大學生就業融入日常教育與實習中,政府只淨化環境、把握公平,將擇業、就業的主動權交給學校和學生,這就是“香港式”大學生就業的道道兒。
尊重市場,讓政府成爲“幫傭”。弱化政府在市場對勞動力需求配置上的作用,將提供有限的崗位轉爲提供無限公平合理的就業環境,終結各種有違公平公正公開的暗箱操作和“拼爹遊戲”,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氛圍和社會環境,化解了大學生的就業焦慮。
強化責任,讓高校專業化的就業指導成爲“良師”。將高校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關注貫穿到學生整個大學生活中,以高度切合實際的實習、社會實踐等活動引導學生就業,警惕扭曲的外勞仲介就業率爲整個社會和市場帶來的虛假信息,對學校負責,對學生負責。
主動出擊,讓大學生個人成爲就業“主人”。就業雖不是大學畢業生一個人的“戰鬥”,但是畢竟他們才是真正的“主角”。做好個人“職業生涯規劃”,面對市場競爭不畏難、不退縮,敢于表現自己,不觀望、不等待、不盲從,相信“是金子總會發亮”這外籍幫傭一真理。
最難就業年,是我們面臨的一個不能逃避的難題,它是在社會發展、經濟進步進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。正確定位政府的角色,充分發揮高校就業指導的作用,畢業生個人主動出擊,才能成爲化解難題良方。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