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20日星期日

外勞申請-外勞爆增 大馬成新民族熔爐


馬來西亞政府的外勞政策,加上雇主外勞仲介雇用低廉勞工,導致大馬外勞激增,但大馬人基于經濟與生活需求,無法向外勞發難,這種又愛又恨關系,正在大馬社會各層面蔓延。

就算沒有到過馬來西亞,很多人對這個熱帶國家大概也脫離不了「多元民族」的印象。從1957年獨立至今,大馬無論在對內或對外的立國宣傳,都標榜以馬來人、華人與印度人三大民族,外加不到5%的少數原住民族共扶互助。

擠下印度人 外勞成第三種族

不過,這個局面已在10年前悄悄改變。隨著合法與非法外勞驟增,導致大馬人口去年迎接突破3000萬的同時,也尷尬地宣布外勞硬擠下印度人,崛起成爲大馬第三種族。

無論是閒逛在繁華城市外勞申請,或是走在偏遠城鎮,只要放眼望去,到處都可找到外勞影子,有些建築工地或是種植園區甚至已發展成「外勞城」。有些外勞會三五成群坐在路邊聊天,有的會親密牽手逛街。看在大馬人眼裏,這已經司空見慣,但對外國遊客來說,這種景象肯定新奇,不知情者還以爲這是大馬獨特的風俗民情。

根據大馬政府截至去年10月數據顯示,大馬國內單單是合法外勞就高達210萬名,若加上偷渡及躲在鄉下田園工作的非法外勞,人數估計直逼400萬,大大超越第三大種族印度人的220萬。

目前,外勞主要分布在制造業、服務業、旅遊業和種植業。其中,除了女傭大多數從印尼與越南引進外,勞工國籍類別就比較複雜,包括泰國、柬埔寨、尼泊爾、緬甸、越南、菲律賓、土庫曼、烏茲別克、哈薩克、印度、印尼和中國大陸等10多個國家。外加大馬原本就有超過10個種族的人口結構,俨然就是個「新民族熔爐共和國」人力仲介公司

不過,看似外勞大舉入侵「鸠占鵲巢」,實際上是由于大馬政府長久的外勞政策,加上大馬雇主貪圖低廉勞工成本的心態,導致大馬的外勞人口大增。

打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,做爲發展中國家的大馬,爲了邁向當時首相馬哈地喊出的「2020宏遠」,希望在2020年能晉升成爲先進國,因此開始引進外勞投身在建築業與制造業。不過,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襲擊,西方資金急速撤離,原本大好前景頓時轉暗,逼使大馬政府改弦易轍推行赤字財政,並以內需拉動經濟的政策達七年。

擔心暴動威脅 管制外勞呼聲不斷

當時,一些大型建築項目停工,原產品價格萎靡不振也導致種植園區利潤收縮,間接減少聘請外勞的需要,一度出現外勞過剩局面。不過人力仲介,隨著大馬經濟發展周期從2005年復甦,制造業與建築業重新需要人力資源,加上中國大陸于2006年開放棕油市場,加強大馬發展油棕業的決心,但因當地人普遍不願意從事這些底薪勞力工作,因此大馬政府決定放寬外勞政策,進而引進大批外勞。

同時,大馬許多中產雙薪家庭也因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孩子,加上印尼女傭價格低廉,促使當時社會開始出現女傭潮,尤其華裔家庭聘請率最高。有些雇主甚至把原本請來在家幫傭的女傭帶到餐館及工廠幫忙打工,間接促成目前大馬幾乎七成以上餐館皆聘請外勞服務的局面。

不過,從2004年至2008年期間,至少有八起嚴重虐待女傭案件被舉報,其中五名受害女傭死亡,而被餓死的則有兩起。促使印尼決定在2009年暫停向大馬輸出家傭,直到2011年才解禁,惟柬埔寨目前仍對大馬實施外傭輸出禁令。

另外,大馬外勞人數逐漸龐大,有些甚至成立了「柬埔寨村」、「亞齊村」、「緬甸巴剎」、「小雅加達」和「非洲公寓」等,讓大馬人心底隱隱擔心外勞暴動威脅。加上日常開銷高漲和生活壓力加重,某些大馬人擔心外勞若不續聘會制造社會問題,因此不斷呼籲政府加強對外勞的管制。

產業轉型才是根本解決之道

最終,大馬政府在去年嚴格執行「外勞6P計畫」,在這個計畫下,雇主得以幫非法外勞登記漂白身分。若過了期限沒有登記的外勞,將視爲違法者而遭逮捕驅逐出境。

同時,大馬移民局今年開始也加強外勞輸出國的外勞健康檢查,並透過外勞集中管理系統(FWCMS)以在線方式加強「參考簽證」(VDR)的簽證申請程序,除了可以幫助雇主以更快捷便利的方式聘請外勞外,也可更有效監督外勞。

顯然地,在客觀勞資環境下,外勞已經成爲大馬人生活中不可切割的一部分。雖然這幾年偶爾傳出部分外勞暴動新聞,但基于經濟與生活需求,大馬人仍無法向外勞發難,惟相處上不免有輕蔑、不耐煩態度出現。這種又愛又恨的關系,恐怕仍會延續至各個社會層面,直至大馬最終能實現從勞力產業轉至知識產業的願景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